欢迎光临-干式变压器生产厂家-德润变压器有限公司网站! 加入收藏 产品中心联系我们
干式变压器厂
干式变压器厂家
详细信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油浸式变压器振动分析

作者:干式变压器厂   日期:2025-09-03  人气:68

  油浸式变压器的振动分析是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,其核心是识别振动来源、评估振动影响、排查潜在故障,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。以下从振动产生机理、关键影响因素、分析方法、危害及控制措施五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,覆盖技术原理与工程应用。


  一、振动产生的核心机理

  油浸式变压器的振动本质是电磁力与机械结构共振共同作用的结果,主要来源分为两类:

  1. 电磁性振动(核心来源)

  由铁芯和绕组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的电磁力引发,占运行中振动总量的70%~90%:

  铁芯磁致伸缩振动

  变压器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压而成,在50Hz(或60Hz)交变磁场作用下,硅钢片会发生周期性“伸缩”(即磁致伸缩效应),频率为100Hz(2倍电源频率) ,是铁芯振动的基频。

  若铁芯叠片接缝不紧密、叠压系数不足(设计或制造缺陷),或铁芯夹紧螺栓松动,会导致磁致伸缩位移量增大,振动幅值显著上升。

  绕组电动力振动

  绕组通入负载电流时,相邻绕组导线因电流方向相同/相反会产生“吸引力/排斥力”(即安培力),该力随电流平方变化,频率同样为100Hz。

  正常运行时电动力较小,振动影响有限;但当电网存在短路故障(如相间短路、匝间短路)时,短路电流骤增(可达额定电流的10~20倍),电动力会瞬间放大,可能导致绕组变形、松动,进而引发持续性异常振动。

  2. 机械性振动(次要/辅助来源)

  由设备机械结构运转或装配偏差引发,通常为低频振动:

  冷却系统振动: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风扇(强迫风冷OFAF)、潜油泵(强迫油循环ONAF/ODAF)运行时,电机转子不平衡、轴承磨损会产生振动,频率与电机转速相关(通常为50~500Hz)。

  结构件共振:油箱、夹件、套管等结构件若固有频率与电磁振动频率(如100Hz)接近,会发生共振,导致振动幅值放大(共振时振动量可能增加3~5倍)。

  装配偏差:如铁芯与油箱底部接触不均、绕组支撑件松动、套管安装倾斜等,会导致振动传递路径异常,引发局部振动加剧。

  二、影响振动幅值的关键因素

  振动大小并非固定值,受设计、制造、运行工况共同影响,具体因素如下表:

  

影响维度 关键因素 对振动的影响
设计阶段 铁芯叠压系数(≥0.95 为佳) 系数越低,叠片间隙越大,磁致伸缩振动越明显
绕组轴向 / 径向紧固度 紧固不足时,电动力导致绕组位移增大,振动上升
结构件固有频率设计 固有频率避开 100Hz(电磁基频)可避免共振
制造阶段 铁芯夹紧螺栓力矩 力矩不足导致铁芯松动,振动幅值增加 20%~50%
绕组绕制精度(匝间间隙) 间隙不均会引发局部电动力集中,产生异常振动
冷却系统装配(风扇 / 油泵平衡度) 转子不平衡会导致冷却系统振动超标(≥0.1mm/s)
运行阶段 负载电流(过负荷率) 电流增大→电动力增大→振动幅值呈平方关系上升
电网谐波(3 次、5 次谐波) 谐波电流产生附加电磁力,引入 200Hz、300Hz 等异常频率
油温(40℃~80℃) 油温过高→油黏度降低→阻尼作用减弱→振动传递效率提升

  三、振动分析的核心方法(离线+在线)

  振动分析需通过“数据采集+频谱分析+故障关联”实现,常用方法分为离线检测(定期检修)和在线监测(实时预警)两类:

  1. 离线振动检测(适用于定期预防性试验)

  检测工具:振动加速度传感器(精度±5%)、便携式振动分析仪(支持频谱分析)。

  检测位置:选取振动传递最直接的关键部位,优先检测:

  1. 油箱壁(铁芯正上方、绕组两侧,距顶部1/3高度处);

  2. 冷却系统(风扇电机底座、潜油泵出油口法兰);

  3. 铁芯夹件螺栓(顶部或侧面,检测局部松动)。

  检测标准:参考《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》(DL/T 5732010),正常运行时:

  油箱壁振动幅值:≤0.15mm/s(有效值);

  冷却系统振动幅值:≤0.2mm/s(有效值);

  频谱特征:以100Hz(2倍频)为主,无明显300Hz以上高次谐波或50Hz基频(若50Hz突出,可能为绕组松动)。

  频谱分析逻辑:通过频率特征定位故障类型,例如:

  100Hz幅值异常增大→铁芯松动、叠片接缝不良;

  50Hz幅值突出→绕组径向松动、电动力分布不均;

  出现200Hz/300Hz高次谐波→电网谐波污染或绕组匝间短路;

  冷却系统出现50Hz/100Hz外的异频(如150Hz)→风扇轴承磨损。

  2. 在线振动监测(适用于重要变电站/大容量变压器)

  系统组成:固定安装的振动传感器(4~6个,覆盖油箱关键区域)、数据采集单元(采样率≥1kHz)、后台分析系统(支持实时报警)。

  监测功能:

  实时监测振动幅值(有效值、峰值),设置阈值报警(如超过0.2mm/s触发预警);

  连续记录频谱变化,捕捉短路故障、过负荷等工况下的振动突变;

  关联负载电流、油温、谐波数据,建立多参数耦合分析模型(如“电流增大+振动上升”是否匹配理论曲线)。

  优势:可发现离线检测遗漏的间歇性故障(如短时过负荷引发的振动异常),提前3~6个月预警绕组松动、铁芯老化等隐患。

  四、振动超标的主要危害

  长期振动超标会加速设备老化,甚至引发严重故障,具体危害包括:

  1. 绝缘系统损坏:绕组振动导致绝缘纸磨损、匝间绝缘间隙增大,易引发匝间短路;铁芯振动使铁芯绝缘漆脱落,导致铁芯多点接地(增加铁损)。

  2. 结构件失效:油箱焊缝因长期振动开裂,引发漏油;夹件螺栓松动导致铁芯位移,进一步放大振动(恶性循环)。

  3. 冷却系统故障:风扇/油泵振动导致电机轴承过热、线圈烧毁,降低冷却效率,进而引发变压器温升超标。

  4. 环境影响:振动通过地基传递至建筑物,引发低频噪音(30~50dB),影响周边居民(尤其城区变电站)。

  五、振动控制与减振措施

  针对振动超标的问题,需从“源头控制+传递阻隔”两方面制定措施:

  1. 源头控制(设计/制造/运维阶段)

  设计优化:选用高导磁低损耗硅钢片(降低磁致伸缩),加强绕组轴向紧固(采用环氧树脂撑条),设计结构件固有频率避开100Hz。

  制造质量管控:严格检测铁芯叠压系数(≥0.96),采用扭矩扳手控制夹紧螺栓力矩(偏差≤±5%),冷却系统出厂前做动平衡试验(不平衡量≤5g·mm)。

  运行维护:避免长期过负荷(过负荷率≤1.2倍额定电流),定期清除冷却系统积尘(防止风扇堵转),检测电网谐波(总谐波畸变率≤5%)。

  2. 振动传递阻隔(现场整改)

  加装减振装置:在油箱底部与地基之间安装弹簧减振器(适用于低频振动)或橡胶减振垫(适用于高频振动),可降低振动传递率30%~60%。

  冷却系统减振:风扇电机与支架之间加装橡胶隔振垫,潜油泵进出口采用柔性连接管(避免刚性传递振动)。

  隔音降噪:对城区变电站,可在油箱外侧包裹阻尼隔音层(如丁基橡胶),或建设隔音屏障,降低环境噪音10~15dB。

  总结

  油浸式变压器的振动分析需以“电磁机理为核心、频谱分析为手段、故障预警为目标”,通过定期离线检测与实时在线监测结合,及时识别铁芯松动、绕组变形、冷却系统故障等隐患。同时,从设计、制造、运维全流程控制振动源,并通过减振装置阻隔传递,可有效保障变压器长期安全运行,延长其使用寿命(设计寿命20~30年,良好振动控制可延长5~10年)。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干式变压器的安装步骤有哪些